沈陽發電機內冷水處理技術的探討
1發電機內(nei) 冷水的水質要求
大中型發電機組設備普遍采用水-氫冷卻方式,發電機內(nei) 冷水選用除鹽水或凝結水作冷卻介質。冷卻水的水質對保證發電機組設備的安全經濟運行是非常重要的。近年來隨著大容量、亞(ya) 臨(lin) 界、超臨(lin) 界發電機組的投入運行,為(wei) 了確保發電機組設備的安全運行,對發電機內(nei) 冷水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,國標GB/T12145—1999《火力發電機組及蒸汽動力設備水汽質量》,對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質量標準有如下規定:
a)對雙水內(nei) 冷和轉子獨立循環的發電機組,在25℃溫度下,冷卻水電導率不大於(yu) 5μS/cm,銅的質量濃度不大於(yu) 40μg/L,pH值大於(yu) 6.8;
b)機組功率為(wei) 200 MW以下時,發電機冷卻水的硬度(水中鈣和鎂陽離子的總濃度)不大於(yu) 10μmol/L,機組功率為(wei) 200 MW及以上時,發電機冷卻水的硬度不大於(yu) 2μmol/L;
c)汽輪發電機定子繞組采用獨立密閉循環水係統時,其冷卻水的電導率小於(yu) 2.0μS/cm。
2 沙角A電廠和沙角C電廠發電機內(nei) 冷水係統結構及運行狀況分析4.1沙角C電廠660 MW機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係統結構及運行狀況
沙角C電廠660 MW機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係統由內(nei) 冷水箱、內(nei) 冷水泵、冷卻裝置、過濾器和去離子小混床組成。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處理方法是將發電機閉式循環7%的內(nei) 冷水(流量為(wei) 8 m3/h)通過去離子器除去內(nei) 冷水中的陰、陽離子,達到淨化內(nei) 冷水水質的小混床處理方式。該係統原設計安裝存在如下缺陷:
a)去離子器為(wei) 單室結構,內(nei) 部結構簡單,存在偏流、漏樹脂問題;
b)去離子器填充的是進口IRN160陰陽混合樹脂,根據廠家提供的資料,IRN160樹脂運行一年左右更換,其工作交換容量較小,運行周期短,樹脂失效後須在體(ti) 外再生,運行成本較高;
c)水箱內(nei) 用於(yu) 檢測漏氫的壓縮空氣中的CO2會(hui) 汙染內(nei) 冷水水質,p H值降低;
d)係統監測手段不夠完善,沒有安裝p H值檢測儀(yi) 表。
3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超淨化處理的創新技術
西北電力試驗研究院研究開發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超淨化處理技術,是在現有的小混床處理技術的基礎上,實現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處理技術的創新。
3.1係統總體(ti) 設計創新
係統設計時,在小混床進、出入口處加裝樹脂捕捉器,確保在運行或停運狀態下,樹脂不會(hui) 漏入發電機內(nei) ;水箱增加呼吸組件,有效減少空氣中CO2對水質的汙染,提高內(nei) 冷水pH值;係統配置監測電導率和pH值的測量儀(yi) 表。
3.2混床交換器內(nei) 部結構創新
a)將混床的單室結構改造成雙室結構,即將交換器內(nei) 的多孔板分隔成上下兩(liang) 個(ge) 室,孔上安裝不鏽鋼水帽,上下兩(liang) 室中填充特製離子交換樹脂,上、下兩(liang) 室可以獨立再生和反洗,有效地解決(jue) 了單室結構在反衝(chong) 洗時,因上部失效樹脂混入下部未失效高再生的樹脂層中,影響出水水質的問題;
b)交換器進水安裝了布水裝置,使進水均勻分布,減少了水流衝(chong) 擊而產(chan) 生的偏流;
c)下部出水孔板均勻鑽孔,孔上加裝特製不鏽鋼水帽,杜絕了漏樹脂的問題;
d)床內(nei) 加裝樹脂攪拌噴嘴,利用壓力水或壓縮空氣從(cong) 噴嘴噴射中產(chan) 生的動力混合攪拌陰陽樹脂,使兩(liang) 種樹脂在罐體(ti) 內(nei) 均勻混合,從(cong) 而提高出水水質。
3.3采用特製的離子交換樹脂
采用特製的離子交換樹脂代替目前采用的普通型離子交換樹脂。這種特製的高強度離子交換樹脂是經水力分選、過篩、酸堿鹽和有機溶劑反複處理後,再經大劑量優(you) 級純試劑深度再生、檢驗等嚴(yan) 格的工藝優(you) 選和處理後達到大幅度降低樹脂中的低聚合物含量而成的樹脂。這種優(you) 選特製樹脂機械強度高、顆粒均勻,經試驗測定,優(you) 選的陽離子樹脂交換容量比優(you) 選前提高一倍,陰離子樹脂交換容量比優(you) 選前提高近4倍,運行周期是小混床的4~6倍。
3.4運用實例
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超淨化處理技術在秦嶺發電廠220 MW機組和蒲城發電廠330 MW機組的應用中,總體(ti) 性能和技術指標達到很好的效果,實現長周期免維護運行,安全可靠性高。改進後的超淨化處理裝置出水指標:實際運行中,電導率保持在0.06~0.1μS/cm之間,p H值在7~7.9之間。發電機內(nei) 冷水水質指標:實際運行中,電導率在0.1~0.5μS/cm之間,p H值在7~7.9之間。根據科技查新資料顯示,該技術綜合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填補了目前國內(nei) 外大、中型發電機組不能同時滿足發電機內(nei) 冷水電導率和p H值標準要求的技術空白。
4目前國內(nei) 外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處理的方法及存在問題
為(wei) 了改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的水質,目前國內(nei) 外發電機組普遍采取的防腐、淨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有單純補充除鹽水或凝結水運行方式、內(nei) 冷水加銅緩蝕劑法、小混床處理法和雙小混床處理法。這些方法在實際生產(chan) 中難以解決(jue) 內(nei) 冷水中的電導率和pH值機內(nei) 冷水的關(guan) 鍵技術是解決(jue) 現有小混床處理法中電導率、銅離子指標必須長期合格的問題,即發電機的內(nei) 冷水pH不小於(yu) 7.0,並穩定在7~8之間;解決(jue) 小混床偏流、漏樹脂而導致出水p H值偏低引起循環係統酸性腐蝕問題;解決(jue) 小混床樹脂交換容量小,機械強度低,易破碎問題;實現閉式循環係統及防止補水對循環內(nei) 冷水產(chan) 生受衝(chong) 擊性汙染問題,實現長周期穩定運行及免維護等功能。
沙角C電廠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處理采用的是小混床方式,由於(yu) 係統及內(nei) 冷水處理係統存在上述設計安裝缺陷,從(cong) 運行檢測數據可知,雖然發電機內(nei) 冷水電導率基本能夠滿足國標和廠家規定要求,但發電機內(nei) 冷水p H值長期處於(yu) 不穩定狀態。2000年1月份沙角C電廠1號發電機內(nei) 冷水pH值在8.06~8.64之間,2月份p H值在8.06~8.23之間,2001年6月份pH值在6.08~8.76之間(在運行中,2號發電機和3號發電機內(nei) 冷水pH值也不穩定),指標難以滿足國家標準要求,係統存在酸性腐蝕的安全隱患。4.2沙角A電廠200 MW機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係統結構及運行狀況
沙角A電廠200 MW機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發電機內(nei) 冷水係統也由內(nei) 冷水箱、內(nei) 冷水泵、冷卻裝置、過濾器和離子交換陽床組成,但該係統的離子交換陽床隻是處理補充的除鹽水,對於(yu) 閉式循環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無法得到處理,當內(nei) 冷水電導率或pH值不合格時,通過排、補除鹽水方法,使內(nei) 冷水電導率及p H值合格。係統設計安裝存在以下較嚴(yan) 重的缺陷:
a)200 MW機組投產(chan) 後,采用pH值較高(p H不小於(yu) 8.5以上)的凝結水作內(nei) 冷水補充水源,循環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電導率一直較高,維持在4~6μS/cm之間。隨著GB/T12145—1999國標的實施,原來的標準規定內(nei) 冷水電導率不大於(yu) 5μS/cm,現改為(wei) 電導率不大於(yu) 2μS/c m。為(wei) 了確保發電機內(nei) 冷水水質,近兩(liang) 年來采用了少加氨的除鹽水作內(nei) 冷水補充水源,但電導率仍然處在2.5~3.5μS/cm的較高水平中。這種方式不但浪費排補的除鹽水,而且難於(yu) 達到內(nei) 冷水電導率不大於(yu) 2μS/cm的國標要求。
b)離子交換陽床設置不合理,它不能起到處理、淨化循環內(nei) 冷水的作用,實際上該離子交換陽床從(cong) 未投入運行。
c)離子交換器結構簡單,內(nei) 裝設普通型陽樹脂,樹脂易破碎,泄漏進入內(nei) 冷水循環係統,造成內(nei) 冷水水質汙染。5改造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處理技術的建議5.1沙角C電廠發電機內(nei) 冷水處理係統必需進行技術改造
目前沙角C電廠660 MW機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電導率指標可以滿足標準要求,但p H值指標長期不穩定,存在酸性腐蝕的安全隱患。為(wei) 確保發電機以下必要的技術改造,以滿足發電機內(nei) 冷水水質指標要求:
a)將單室去離子床改成雙室去離子超淨化裝置,以提高去離子出水水質;
b)去離子床進、出口處加裝樹脂捕捉器,防止樹脂漏入循環係統;
c)水箱加裝CO2吸收組件,減少內(nei) 冷水的汙染;
d)係統加裝pH監測儀(yi) 表,完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中pH值的監測;
e)采用國產(chan) 特製的陰、陽離子交換樹脂,使樹脂運行更換周期由1年延長至3年左右,以節約運行成本。5.2采用內(nei) 冷水超淨化處理技術
沙角A電廠200 MW機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的電導率一直達不到國標要求,存在著較嚴(yan) 重的安全隱患。為(wei) 確保200 MW機組發電機內(nei) 冷水電導率不大於(yu) 2μS/cm和p H值長期穩定在7.0~8.0之間的國標要求,節約排補時浪費的大量除鹽水,建議對內(nei) 冷水係統采用內(nei) 冷水超淨化處理技術進行改造,在發電機內(nei) 冷水循環係統中加裝超淨化處理裝置,以截流內(nei) 冷水循環總量約8%的內(nei) 冷水進行去離子處理,取代目前的排補方式,取消補水係統中原有的陽離子交換器。即:
a)在發電機內(nei) 冷水循環係統中加裝超淨化處理裝置,裝置進出口樹脂捕捉器;
b)水箱加裝CO2吸收組件;
c)發電機內(nei) 冷水入口安裝在線電導率和在線p H測量儀(yi) ,超淨化處理裝置出口安裝在線電導率測量表;
d)采用國產(chan) 特製的陰、陽離子交換樹脂取代普通國產(chan) 樹脂,以達到淨化內(nei) 冷水水質,延長運行周期,節約運行成本的目的;
e)采用未加氨的除鹽水作內(nei) 冷水補充水源